最强小说网 > 帝国的良心 > 第二十五章 收割之后

第二十五章 收割之后

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最快更新帝国的良心 !

    麦子收割后需要脱粒。

    简单的做法是用连枷或者脱谷木桶,不停的摔砸挥打,使其脱壳,但太过原始。

    “绝不容忍低效率!”是他们的口号。

    毛志刚、骆十力没有参加麦收,完成了“人力脚踏式脱粒机”的制造和组装。

    这种脱粒机在农村被广泛使用,结构简单,只要见过一次就很容易复制出来。前提是得有技术。

    操作脚踏式机器很有趣味,男人们争抢着轮流操作,就好像骑自行车最初也是一项娱乐活动。

    脱粒耽误不得,后头还有一堆事儿等着,趁夜干活也是寻常。

    在空地上燃起篝火,点起浓烟滚滚的蒿草,这些不专业的农夫向机器内投入一捆捆麦束,把脱粒的麦子一袋袋装起。

    忙碌的人群、飞舞的烟尘、驱不散的蚊虫和跳动的火苗组合成荒野上最奇特的夜景。

    脱粒后,要以暴晒去除麦子的水分,方便保存,以免霉变。营地内有一块空地早就用砂浆平整,做成了巨大的晒场。

    晾晒每天都要经历三个步骤,持续多久完全看老天脸色。

    先摊场,将麦子均匀摊晒。

    再翻场,以木锨不断翻动小麦,让每颗麦粒接受阳光照射。

    最后收场,日落后,将粮食苫盖,以防阴雨。

    入仓前还有最后一道清杂程序——扬场。用木锨扬起麦子,借风力吹掉壳和尘土,分离出干净的子粒。这是最累人的一步。但再忙再累,只要有好天气,大家齐心协力,总能完成。

    扬场后,拓荒者们估算一年的收获,因为风调雨顺,没有水旱霜灾,平均亩产达到了250斤,没有达到稽垦局吹嘘的300斤良种水平,但也算丰收。

    麦子总产25吨。预留明年种子9吨,还有16吨余粮。预留未来一年的口粮,以10吨计算,每人每天的主食配额也高达一点二千克,哪怕将所有人都视为重体力劳动者,卡路里需求都足够了。

    今年冬天,他们不仅无需外购粮食,还可以向稽垦局出售至少六吨麦子。这是全体拓荒者的胜利,是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最直观的结晶!

    然而真正的难题是:麦子怎么吃?

    古人认为麦子有微毒,直到唐朝面食才被主流接受。原因之一就是磨制加工技术不发达,麦饭口感粗粝、难以下咽。

    想吃麦子,就要磨面。

    想要磨面,就要有石磨。

    想要石磨,就要有石匠的工具。

    其中有些可以凑合,但有一样最重要的不能马虎,就是錾子。錾子有长錾、短錾、扁錾、尖錾、平錾之分,剖、削、镂、铲、磨都要用到。

    做了大半年木匠的毛志刚总算有机会干回冶金的本行。他从拖拉机的备件中挑选了两根金属短棍,将其改造成为錾子。

    因为只有两把,他做了一把尖錾,用于打制大形、打窝、镂空,一把平錾,用于后期铲平。

    把铁棍打成錾子可不容易,毛志刚有的只是草草搭建的煅烧火炉,不顺手的铁锤,硬度勉强的铁料,几天就散架的风箱。即便如此,錾子还是打出来了。他向其他人保证,石磨完成前,錾子不会用坏。

    石磨由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柱形石块及磨盘构成,架在土坯台子上。

    最初,他们搬来两块大理石打磨。没过多久,毛志刚就要求换成较软的石材,否则錾子扛不住。于是林茜出马,亲手挑选了两块砂岩。

    当石匠,没人有经验,每个人都试了试手,大家琢磨着来。

    最后的成品,接面粉的木盘上摞着固定的下扇和可以转动的上扇;两扇接触面錾有整齐的磨齿纹理,并有铁轴稳定,防止上扇转动时掉下来,这根铁轴自然也是拖拉机的备件改造的。

    上扇有磨眼,粮食从磨眼漏下,进入石扇间的空腔。当马儿拉动石磨,粮食就沿着纹理向外运移,滚动时被磨碎、形成粉末,从夹缝流到磨盘上。

    这样磨出来的,是带有麸子的面粉,也就是全麦面。全麦面过筛、去麸皮才是面粉。

    筛面不急于一时,他们只少量筛了一些。毕竟麸皮含有营养价值极高的纤维素,经常食用可使人体健康,没必要吃得太精细。

    八月末,粮食归仓。人力收割机被拆散,零件重新回到拖拉机、耕作机上。

    他们翻耕了收割后的农田,又再次烧荒开辟出两百亩地。至于下一步的农活,那是明年的事。

    日常固定下来。

    建设夯土包砖的围墙,赶着马儿拉磨,捕鱼、狩猎、烧陶、砍柴、打羊草、挖地窖制作青储饲料……活儿虽多,但都可以按部就班。

    荒野的节奏慢下来。流放者终于有时间召开读书会、理论研讨会,给晋静上课,甚至到荒野上仔细考察。

    晋桐翻出好久没动的笔记本,继续写他的《大荒笔记》。

    第九篇名为《青砖》、第十篇是《渔获》、第十一篇《采药》、十二篇《野菜》、十三《狼祸》、十四《夏虫》、十五《竹笛》、十六《麦收》、十七《羊草》、十八《秋浓》……长的超过万字,短的也有数千。其行文恬淡,不加修饰,将经历娓娓道来,既不拔高立意,也不曲折剧情。

    吴锐的读后感是:“看似平铺直叙,实有一股子精气神贯穿,不知不觉间牵动读者的心。不过话说回来,当局者迷,我们可能做不到客观……”

    林茜即坦言:“开始北上、扎营、打井几篇还显生涩,到狩猎篇开始得心应手,到牺牲那篇,文字有点……极端。之后停笔几个月,再写风格就确定下来了,看着相当舒服……”

    她的观点在读书会上被广泛赞同。只有晋桐心里清楚,之所以后面越写越顺手,是因为放开了手脚,大肆引用、化用异界经典的缘故。

    陆天锡走出阴霾后,逐渐恢复本色,他对笔记中的“自制弓箭”吐槽不已。

    罪囚不许持有枪支,若想《大荒笔记》出版,枪支必须隐去。但很多时候,写到步枪不可避免,比如打狼狩猎。

    既如此,只好用合法的远程兵器代替不合法的远程兵器,“自制弓箭”成了最佳掩饰。

    陆天锡讽刺道:“不说制弓的专业技能,完成一张弓要多长时间,就说射速……”

    《狼祸》一章,晋桐、曹动、林茜三人不仅有“连珠箭”神技,而且准头奇高,威力奇大,一箭插爆狼头都是小意思,也难怪陆天锡挑刺。

    “……提到自制弓箭的有好几篇,我统计了一下,文中射艺精湛的有八个。这本《笔记》出版了,咱们恐怕要被老百姓叫成‘神箭八雄’什么的吧!”

    众人忍俊不禁,晋桐也笑出声来。

    武侠就武侠吧,权当革命宣传了。

    讨论晋桐的作品只占读书会很少时间,他们更多的谈论经典。

    晋桐在胜山县城买的五十多本,加上流放者们随身携带的书籍,“荒原图书室”馆藏图书一百零三册。

    这些书最多的是文学作品,皆为古今中外小说诗集的精华;其次是政治经济类专著,不仅有《资本论》、《国富论》等名作,也有国内学者的最新研究如《财阀与国家资本主义》。

    此外,图书室还颇多专一领域内的权威作品,比如物理学的《原子构造与量子不连续性》;数学的《数论引导》;医学的《疫苗历史与展望》;考古的《甲骨探源》;历史的《重修明史纲要》……

    读书最驳杂的陆天锡完整看过其中七十多本。晋桐这个大学预科生原本阅读量不大,但坐拥两世记忆后,综合起来倒有五十多本是读过的,没读的多是穿越者扰动历史造就的“新书”。

    这些新书中最让晋桐着迷的是《群星闪耀时》。这本书八年前出版,作者是大齐知名调查记者石韦阁。

    石记者曾应开国功臣后人邀请,写过几篇程式化的传记,渐渐被帝国英雄们的事迹吸引。

    他用两年时间收集资料,访问历史见证人,最后写下了被誉为“传世名篇”的《群星闪耀时》。

    与《天地不仁》的政治不正确相反,《群星》是货真价实的“主旋律”。

    这本开国以来著名人物的传记合集,包括将军、大臣、使节、文学家、科学家、工程师……共二十九人。他们或在民族衰微时挺身而出,或单枪匹马将中国的科技、经济、文化水平提升到世界一流层次。

    出类拔萃的人杰能够凭一己之力扭转乾坤,屹立在时代变迁的风口浪尖,这就是石韦阁的英雄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