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说网 > 执宰大明 > 第703章 惊喜交加(三更)

第703章 惊喜交加(三更)

最强小说网 www.zqxsw.net,最快更新执宰大明 !

    辽阳城,辽东都司衙门,议事厅。

    张昊皱着眉头听着在座明军将领的议论,由于众人都清楚辽阳城在辽东战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蒙古军队绝对不会拱手于人,因此包括刘清在内没有一名将领认为出现在城外的那支号称李云天部下的军队是明军,这是蒙古军队设下的一个圈套。

    “禀总兵大人,北城城门楼守城千户来报,刚才城外的人喊话,说镇武侯到了。”就在张昊对此事烦心不已的时候,一名卫兵快步走进大厅,冲着张昊一拱手,沉声说道。

    “什么?”张昊闻言顿时一怔,神情诧异地望着那名将领,现场的明军将领也纷纷惊愕地望向了那名卫兵。

    “总兵大人,北城城门楼守城千户来报,刚才城外的人喊话,说镇武侯到了。”护卫以为张昊没有听清,于是高声重复了一遍。

    “镇武侯?”张昊这下回过神来,脸上的神色变了几变后噌地站起身,抬步急匆匆地向门外走去,前去北城城门楼查看来的人是否是李云天。

    大厅里的明军将领相互对视了一眼,呼啦啦地起身跟在张昊的身后,他们已经》10,从李大牛那里知道李云天是宣德帝任命的辽东左副总兵,因此也想前去确认李云天是否来了。

    “拜见总兵大人。”当张昊立在北门城门楼上向下张望时,正在那里与赵勇等人谈笑的李云天翻身下马,走到城门前向张昊拱手行礼,高声说道。

    “拜见总兵大人。”赵勇等将领跟在后面,齐刷刷地向张昊行礼。

    张昊一脸惊讶地望着李云天以及李云天身后的赵勇、杨威,他不仅没有想到李云天真的会出现在城外,更没料到先前被蒙古军队俘虏的赵勇和杨威竟然会与李云天在一起。

    “快,打开城门,迎接镇武侯进城!”不过张昊毕竟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很快就回过神来,意识到李云天和赵勇等人出现在这里意味着蒙古军队在辽东已经败了,于是神情激动地吩咐了一声身旁的将领后,起身下楼迎接李云天进城。

    为了防止蒙古军队从城门攻入,辽阳城的四个城门被明军从里面用重物牢牢地堵住,虽然这将使得蒙古军队很难攻破城门,但要想清理完那些重物打开城门也不容易。

    当辽阳城北门打开时大半个时辰已经过去,张昊等城内的将领已经知道李云天率军在清风谷、银州城和虎皮营接连打了三个胜仗的事情,惊喜之余纷纷松了一口气。

    即便是张昊也无法想象,李云天之所以能打赢那三仗,竟然依靠的是招募的女真兵和招降的蒙古兵,这在张昊等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李云天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云天击败蒙古军队的消息旋风般就传遍了风声鹤唳的辽阳城,这使得辽阳城的军民刹那间就沸腾了起来,一个个欢呼雀跃乃至热烈盈眶,暗自庆幸逃脱蒙古军队的魔掌。

    对于辽阳城的军民来说,他们对李云天并不陌生,知道李云天是率军平定了交趾叛乱的英雄,如今又击败了辽东的蒙古军队,因此人们纷纷奔向北城都想亲眼看看李云天究竟是何许人,导致北城城门处和街道上熙熙攘攘,人山人海。

    李云天和张昊骑着马谈笑风生地并排进城后,聚集在路边的百姓们顿时齐声欢呼起来,下意识地往前拥着都想近距离看李云天,挤得负责维持秩序的明军士兵东倒西歪,

    面对着热情的百姓,李云天面带微笑地向道路两旁的人挥着手,这使得现场的欢呼声更甚。

    晚上,张昊在辽东都司衙门设下了酒宴,给李云天一行人接风洗尘,席上众人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气氛十分热烈。

    城里的军民晚上终于吃上了一顿饱饭,由于李云天从开原城调来的粮食两天后就能抵达辽阳城,故而张昊特意放开了粮食供应,让百姓们吃饱了肚皮,整个辽阳城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总兵大人,北元经历虎皮营大败后必将军心不稳,依卑职来看正是我军收复海州城的最佳时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谈笑中的李云天语峰一转,微笑着向张昊说道。

    李云天已经从虎皮营一战中被俘的蒙古将领那里知道了海州城的兵力部署,清楚海州城有三万蒙古兵驻防,如果再加上从辽阳城撤走的两万人,那么一共有五万兵力。

    其中,鞑靼士兵和瓦剌士兵共两万,兀良哈士兵两万,还有一万是仆从军。

    如果单从数量上来看,海州城的蒙古军队兵力达到了五万,可谓人多势众,但他们最赖以为傲的骑兵却只有一万五千人。

    另外,蒙古军队在虎皮营的大败使得没有丝毫心理准备的蒙古将领大惊失色,否则围困辽阳城的蒙古将领也不会下令连夜撤军了。

    在李云天看来,海州城的蒙古将领肯定被虎皮营的败仗搅得方寸大乱,在他们还没有摸清明军虚实之际,要是明军主动进攻的话阿岱汗十有八九会弃城而走,以免被明军围困在海州城。

    随着火绳枪和佛朗机炮在辽东大展神威,蒙古军队的骑兵优势已经荡然无存,而且明军炸塌了银州城城墙,这意味着海州城的城墙并不能保护城里的蒙古军队。

    而且,为了给阿岱汗施加压力李云天已经派人前去通知凤凰城的李大牛,让他率领那五万朝鲜兵赶往海州城,与辽阳城的明军对海州城形成夹击之势。

    只要明军展现出强硬的攻击姿态,李云天认为阿岱汗必将被吓走,明军将兵不血刃地收复海州城。

    “镇武侯,收复海州城的重任本公就交给你了,如果能擒获北元的阿岱汗那么可是大功一件。”

    张昊闻言顿时笑着说道,他自然也清楚海州城的蒙古将领肯定被李云天在虎皮营一战中给打懵了,现在必定草木皆兵,因此李云天此时进攻的话很可能会兵不血刃拿下海州城,无论能否抓住阿岱汗都是一个大功,这是李云天赢得的功劳。

    “总兵大人,下官经历虎皮营一战已经心力交瘁,实在是没有精力进攻海州城,还是总兵大人亲自前去为好。”

    李云天微笑着摆了摆手,不动声色地说道,“下官已经把骁武军的火枪营和炮营都带了过来,届时将助大人一臂之力。”

    虽然张昊是辽东总兵,但如果没有宣德帝的圣旨无法调动辽东地界的骁武军,因为骁武军被视为宣德帝的禁军,既然李云天来了辽东宣德帝也就不会给张昊统掌辽东地界骁武军的权力。

    “既然如此的话,镇武侯就安心歇息,本公一定拿下海州城。”张昊闻言顿时笑了起来,心中随之一暖,他清楚李云天是要将攻下海州城的功劳让给他,同时也是给被蒙古军队打得蜷缩在辽阳城的明军一个扬眉吐气的机会。

    现场的辽阳城明军将领也都明白李云天的用意,对李云天不由得敬畏有加,大明以军功晋升武职,李云天能把唾手可得的军功让出来可着实难得,使得他们能够将功抵罪,走出被蒙古军队击溃的阴影。

    “祝总兵大人旗开得胜。”李云天笑着向张昊举起了手里的酒杯,与张昊碰了一下后一饮而尽。

    虽然李云天是辽东明军里率军进攻海州城的最佳人选,不过现在辽东的局势已经随着虎皮营一战发生了变化,蒙古军队由战略进攻变为了战略防御,面对明军进攻撤走的几率非常大,因此用不上李云天去冲锋陷阵,他也就乐得当一回甩手掌柜把这件事情交给张昊。

    毫无疑问,辽东的蒙古军队能被明军击败起决定作用的是骁武军,骁武军已经在清风谷、银州城和虎皮营三战中获得了足够的军功,李云天懂得雨露均沾的道理,因此自然不会让骁武军吃独食,这样只会引发辽东明军将士心中嫉恨。

    况且,李云天不仅是骁武军的统帅还是辽东副总兵,肯定也要给辽东明军将士的利益着想,尽量平衡辽东明军和骁武军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二天,张昊率领着四万明军离开了辽阳城,浩浩荡荡地杀向了海州城,城里的百姓聚集在街头欢送着出征的队伍,他们担惊受怕了大半年,现在终于等来了明军的反攻,以后总算能睡上一个安稳觉了。

    李云天立在城门楼上,面带微笑望着列队出城的明军将士,对张昊拿下海州城充满了信心,张昊不仅是一员能征善战的骁将,而且李大牛的五万朝鲜兵将与张昊南北夹击海州城,他并不认为阿岱汗会冒险出战,因此这一战看似凶险,其实是有惊无险。

    海州城可谓辽东都司的战略枢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向北可威胁辽阳城,向南控制辽东湾,向西驰援山海关,向东进攻朝鲜王国。

    一旦明军拿下海州城,那么不仅对蒙古军队形成压制之势,而且辽东都司超过三分之二的地区将被明军控制。

    辽东明军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将辽东都司西南部临海的那片斜长地域从蒙古军队的手中收复,二是进攻山海关前的兀良哈部蒙古军队,夺回被兀良哈部蒙古军队侵占的大宁都司。

    与李云天初来辽东时手中缺兵少将相比,现在的辽东明军可谓是兵强马壮,加上五万朝鲜兵、凤凰城的两万辽东明军和金州城的一万五千辽东明军,总兵力近二十万。

    不过,包括辽阳城在内,辽东明军普遍都有约三分之一的空额,再除去约三分之一的老弱士兵外,也就三分之一的辽东明军符合李云天的作战标准,所以辽东明军实际上能用于跟蒙古军队交战的兵力只占总兵额的三分之一,这也是李云天在沈阳城大力整编城内明军的原因。

    由此也就不难看出为何辽东明军面对蒙古军队时会一败再败,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兵力辽东明军都处于了劣势。

    因此,大明能用来与蒙古军队作战的主力实际上都是李云天千辛万苦收编和整编来的,包括两万余骁武军、女真兵和蒙古兵共两万人、五万朝鲜兵以及三万辽东明军。

    本来,李云天手下的女真兵和蒙古兵有三万多人,结果虎皮营一战后女真兵和蒙古兵伤亡一万两千余人,其中骑兵伤亡近八千人,而战死的骑兵就近五千,由此可见战况的激烈,如果不是那些蒙古骑兵和女真骑兵奋勇厮杀挡住了蒙古军队骑兵的攻势,恐怕战争的结局就要改写。

    与之相对应,虎皮营一战明军收获丰厚,俘虏三万余人,如果能在沙岭镇成功伏击穆都和安察的话,恐怕俘虏的人数还会增加。

    李云天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打到山海关前,他知道京城现在肯定因为大同城的失守而笼罩在惊慌的氛围中,迫切地需要用辽东战场的胜利来稳定民心,鼓舞士气,给处于风口浪尖的宣德帝分忧。